專欄中國經濟

通膨頑如牛皮,政策撲朔迷離

中國安邦:在中國式「滯脹」的局面下,傳統的政策工具多已失效,改革是經濟結構調整的唯一出路,但目前看來,似乎並沒有表現得那樣樂觀。

2012年一季度中國的各項宏觀經濟數據將在本週內密集出臺,這既是對前一階段經濟運行的總結,也將承前啓後作爲下階段經濟決策的重要依據。時下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錯綜複雜,兼且受制於春節因素,前兩月的數據說服力有限,這也使得本次公佈的季度數據分外引人注目,倍受市場期待。

4月9日,中國統計局首先公佈了價格數據,數據顯示,中國3月CPI同比上漲3.6%,高於先前市場預期的3.4%,較之2月的3.2%也有一定程度的反彈,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7.5%,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8%。

坦率而言,通膨的頑強其實並沒有超出安邦的預期。在此之前,我們曾多次提示,市場可能高估了通膨下行的速度,現在看來,果不其然。值得顧慮的是,CPI的反彈可能並非偶然,無論從貨幣量,還是食品價格,也或是飽受詬病的油價來看,今年的通膨都將呈現頑如牛皮的格局,上上下下,難以讓市場安心。最新的訊息顯示,中國食用油、奶粉、洗髮水等生活必需品將輪番漲價,這無疑將對CPI構成進一步的支撐。

您已閱讀26%(421字),剩餘74%(12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智庫

現代社會中,有人將智庫稱爲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FT中文網與海內外一批著名智庫合作,精選其最新研究成果,爭取在第一時間內與讀者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