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航空

Lex專欄:看好澳航東航合資

按照中國東航董事長劉紹勇的說法,中國將關注「出行」問題。就此而言,東航與澳航旗下的捷星成立合資公司,時機對雙方再好不過,尤其是對澳航。

按照劉紹勇的說法,自中國在1978年啓動毛時代之後的改革以來,第一個10年解決了「穿衣」的問題,第二個10年解決了「飲食」的問題,而第三個10年的主題是解決「住房」問題。隨著人們的可支配所得越來越高,當前這個10年中國將關注「出行」問題。如果中國東航(China Eastern Airlines)董事長的話是對的,那麼該公司與澳航(Qantas)旗下的廉價航空公司捷星(Jetstar)成立合資公司,時機對雙方都再好不過,尤其是對澳航而言。

該合資公司對東航是重要的,但雙方在三年期間各自必須投入的9900萬美元,僅相當於東航在截至去年9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自由現金流的16%。對澳航來說,這筆支出相當於其2011年淨支出(11億美元)的十分之一。但與該合資公司旨在幫助澳航解決的問題(地理)相比,這筆支出似乎微不足道。澳航的總部也許是在亞洲這個全球航空旅行成長最快的地區,但澳洲地處航班的目的地,而非樞紐。澳航的首選意願是以亞洲某地爲樞紐,打造區域性的高檔航空公司,但該公司沒有這個財力。次優的選擇必然是擴大捷星(佔澳航營運利潤的大約四分之一),以求利用亞洲內部的航空需求。

捷星香港(Jetstar Hong Kong)將採用與該航空公司其它分支——包括去年成立的捷星日本(Jetstar Japan),合資方爲日航(JAL)和三菱(Mitsubishi)——相同的聯合融資模式。相關數據對這家合資公司相當有利:據航空中心(Centre for Aviation)介紹,去年中國的廉價航空僅佔6%的座位,而亞洲乃至全球的這個比例爲大約四分之一。上述最後一個數據顯示,亞洲市場從總體上說並不缺乏廉價航空公司,但捷星是一個經過驗證的成功品牌。此舉不會解決澳航在高階國際業務方面的困難。但是,與東航成立合資企業,是爲這家澳洲航空公司展現另一種願景的又一步。

您已閱讀95%(781字),剩餘5%(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