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股市

新股新規難治本

上海交大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中國監管者限制炒新的長期效果有待檢驗,也缺乏戰略性全盤考慮。投資者必須在市場中成長,蒙受損失是第一步。

近期,中國監管層關於限制炒新的新規定嘗試在市場上初步得到了成功。先前,兩支新股在上市當日觸及條件後,被暫時停盤。新政的短期效果,相當明顯。然而好景不長,這兩支新股在隨後的幾個交易日中特立獨行走出一輪持續上漲的行情,好像是要把上市首日受漲停限制而沒能充分發揮的行情報復性地走完。

顯而易見,監管層希望利用新政來限制上市首日的炒作,進而打擊炒新的遊資,以達到彌合一級二級市場之間估值鴻溝的目的。但是,此做法似乎缺乏戰略性的全盤考慮。首先,遊資正是看中了新股發行制度上的缺陷,才瘋狂炒作新股。因此,只要新股發行制度中的缺陷得不到解決,炒新的資金就不會退場。其次,壓抑首日價格飆升,勢必造成隨後幾天的價格上漲,因此新政充其量可以緩解目前的問題,難以根除。

另外,從普通投資者的角度,上市首日大漲,和隨後幾日補漲相比,未必是件壞事。首日大漲,可能會讓一部分投資者意識到價格太高,對風險有所擔憂;而溫水煮青蛙式的緩漲可能反而會讓投資者喪失警惕性。

您已閱讀30%(415字),剩餘70%(9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