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中國不能再「哭窮」

FT專欄作家約翰•加普:中國在過去三十年通過「中國製造」政策建立起來的信用已經過期。中國在全球承擔領導角色除了能贏得尊重,還能得到很多好處。

從紐約飛往北京,正如我上週所經歷的,就像是進入了鏡子裏的世界。早上八點鐘變成了晚上八點鐘,從一個怨恨中國的國家,轉移到了一個怨恨美國的國家。

最近一個導致雙方關係緊張的事件是,美國、日本和歐盟(EU)就中國稀土出口管控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了訴訟。美國總統揮動著手臂稱,不能允許中國「違反規則」,對稀土出口設置配額。

中國目前面臨的重大挑戰是如何從一個低收入的商品製造國,轉變爲一個消費市場開放、有活力的發達經濟體。上述訴訟案在這一挑戰面前只是小事,但它顯示出中國在過去三十年通過「中國製造」政策建立起來的信用已經過期。

您已閱讀18%(261字),剩餘82%(11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