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錢體育

中超的「錢景」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顏強:中超首輪賽事火爆,但收入與動輒上億的投入相比,缺口依舊巨大。俱樂部老闆們不過是把中超作爲市場推廣或政府公關的工具。

首輪中超,據不完全統計,平均每場上座2.5萬人左右。倘若以此作爲實際球票銷售數量,以平均票價20元人民幣籠統計算,那麼這一輪聯賽,中超總體門票收入400萬人民幣。倘若一個賽季30輪聯賽,都能夠按照如此勢頭延續,那麼整個賽季的門票收入大約能接近1.2億人民幣。這是在中國所有職業體育項目中,無可超越的一項數據。同樣火爆的CBA,門票收入和中超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中超「錢景」看似不錯,然而這樣的收入成長與投入體量相比,依舊不在一個等量級別。這個賽季,16傢俱樂部的投入最初號稱30億人民幣。後來官方說法變成25億,依舊駭人。換算一下,平均每傢俱樂部的投入,都在1.5億人民幣之上。

這當中自然包括像阿內爾卡的「神話收購」——一個賽季薪資就接近1億人民幣的個案。但單個賽季投入上億,已經成了中超的入場門檻:一個俱樂部老闆如果一個賽季的投入達不到1億,好像都沒有臉面在江湖行走。

您已閱讀25%(387字),剩餘75%(11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錢體育

從產業視角觀察體育,以經濟觀點分析賽事。 作者顏強,畢業於中山大學,現任網易門戶副總編,長期從事媒體新聞工作。主要著述包括《你永遠不會獨行——英國足球地理》、《金球》和《橙如夏花》等。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