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很多機構提出大量政策建議,以幫助改革該地區的金融體系並防範未來爆發類似的危機。
那些建議包括:開發本幣債券市場,減輕對銀行貸款融資的依賴。在亞洲金融危機的頭一年,東亞(除日本之外)本幣債券市場規模爲4910億美元。到2008年6月底,這個數字已增至3.88兆美元,年增速爲22%,而到去年9月底已進一步增至5.5兆美元。儘管亞洲開發銀行(ADB)公佈,去年第三季度這一增速放慢(原因是歐洲債務危機和亞洲經濟成長放緩),但亞洲的基金管理公司正在擴充各自的債券管理團隊。跡象顯示,債券經理更加喫香了,獵頭公司報告招聘活動升溫。
與股票業務相比,亞洲債券經理的人才儲備較爲有限。在股票業務領域,自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業務的持續成長以及全球對亞洲投資組合管理日益擴大的需求,幫助提升了分析師和基金經理人的地位。亞洲股市在全球股票組合中的比例一直穩定上升,而亞洲債券仍僅佔巴克萊全球複合債券指數(Barclays Global Aggregate)的2%。
您已閱讀33%(438字),剩餘67%(9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