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

FT社評:從Burma到Myanmar

FT從今後將把「Myanmar」作爲緬甸的正式稱謂。原因是它不容易產生歧義,已獲得越來越多的國際認可,而且比使用Burma更符合中立原則。

一朵玫瑰,即使換個稱謂,仍然會香氣宜人。但對於一些並不那麼美好的事物,我們又該如何稱呼它們呢?二十多年來,儘管長期奉行殘暴統治的緬甸政府自1989年起便將英文國名改爲「Myanmar」,英國《金融時報》卻一直堅持使用「Burma」這個名稱。現在,我們要改變自己的政策。從今天起,我們將把「Myanmar」作爲緬甸的正式稱謂。

這麼做原因何在?我們又爲何選在此時呢?其實相關的爭論仍未平息。但在權衡考慮後,我們列出了以下幾點改換對緬甸稱謂的理由。

首先,「Burma」這個詞越來越令人誤解。它若出現在新聞版面,會發出我們不承認緬甸現任政府的強烈暗示。在社評版,我們可以非常自由地批評一國政府缺乏合法性,即使它採取了一些試探性的改革措施。但在報紙的其他版面,這個詞會破壞我們的客觀性。

您已閱讀32%(338字),剩餘68%(70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