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

緬甸改革能走多遠?

緬甸總統吳登盛今年3月份闡述全面經濟發展議程,承諾改組醫療和教育系統,打擊腐敗等。從那以來,緬甸人民目睹了幾乎難以想像的變化。

今年3月份,緬甸軍方結束了長達幾十年的軍事高壓統治,把權力移交給準文職政府。當時,無論是緬甸國內還是國際社會,都沒有多少人對該國的未來抱有很高的期待。權力移交之前,緬甸根據新憲法舉行了一次受到嚴密控制的(也有人稱之爲「受到操縱的」)選舉。新憲法爲軍方保留了非常大的權力,包括自動在新議會中獲得四分之一席位的權利。新議會選出的總統吳登盛(Thein Sein)也很難讓人抱有希望。吳登盛是一位退休不久的將軍,曾在軍方鐵腕人物丹瑞大將(Senior General Than Shwe)領導下的軍政府中擔任了四年總理,在那段時間裏,他鮮有建樹。

但在上任後的短短几個月裏,吳登盛已在緬甸(Myanmar,1962年以武力奪取政權的將軍們將緬甸的英文國名從Burma改爲Myanmar)政壇引起了轟動。在3月份的就職演說中,吳登盛便爲新政定下了基調。他概要地闡述了一項全面經濟發展議程,承諾改組搖搖欲墜的醫療和教育系統,打擊腐敗,通過保障基本人權的法律,還要與那些在國家利益議題上「持有不同主張和理念」的人士進行合作。

自那以來,6000萬長期受壓迫的緬甸民衆目睹了幾乎難以想像的變化。緬甸放鬆了嚴格的審查制度,允許國內新聞出版物中出現激辯、批評和對異議人士的採訪。在網路方面,緬甸則解禁了曾經禁止訪問的外國新聞網站和反對派的網站。政治流亡人士被邀請回國。緬甸還指派一些專家就如何啟用低迷的經濟提出建議。緬甸議會(其全部活動都可通過電視收看到)經過激烈的辯論,通過了一部允許成立獨立工會的新法律,而且正在考慮制定爲舉行抗議活動提供方便的法律。

您已閱讀17%(667字),剩餘83%(322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