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品牌思捷環球(Esprit)終於恢復了一些「團隊精神」。這家香港上市公司中最大的服裝連鎖品牌週三舉行投資者簡報會,公佈了一項爲期三年的轉型計劃,其股價因此得到提振。然而,雖然當日股價上漲6%,但Esprit的股票仍是恆生指數今年迄今表現最差的成份股,隨著利潤大跌,今年該公司股價已下跌逾四分之三。
執行長範德施(Ronald Van der Vis)在今年9月稱該品牌已「丟失了靈魂」時,他絕對是正確的。該零售品牌於1968年在舊金山成立,創辦人Susie和Doug Tompkins最初在一輛旅行車後部出售服裝,而早在截至2008年6月那一年銷售額和利潤雙雙見頂之前,該公司在經營上就已陷入得過且過的境地了。在那之前的五年,資本支出與銷售額的比率就比長期平均水準下降了近四分之一。相比H&M(Hennes&Mauritz)和Inditex集團的ZARA,Esprit的分店更爲破舊,裝修不夠精緻,在廣告上的花費也低得多。近年來,Esprit在品牌運作和行銷上的支出大約佔銷售額的2.5%,遠低於同行業集團4%至5%的平均水準。如今承諾將這兩個比率在2015年之前提高至遠超同行業標準的水準,不過是對過去嚴重忽視的一個遲來的坦白。
其他轉型措施似乎是明智的:合理化其歐洲業務(上一季度該集團81%的營收來自該地區),出售其不斷虧損的北美業務,並進一步向中國推進。在華銷售業績正開始回升。但在銷售營業處方面,Esprit仍遠遠落後於法國的Etam和丹麥的Bestseller集團而位居第三。就現在而言,瞭解內情的人士覺得,對該公司股票的拋售已經到位:自9月中旬以來,管理層和大股東淨購入的股票已達近3000萬股,相當於流通股總數的2%。但在Esprit的名牌重振仍缺乏確鑿證據之際,其他人應當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