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債券市場當前的混亂局面,與2008年秋季的情形極爲相似。當時,儲戶們對持有其資產的銀行的穩定性喪失了信心,只有政府爲所有銀行提供全面擔保,才能避免銀行擠兌風險。如今,我們正面臨一場債券擠兌風潮:這是一場「自我實現」的信心危機——人們對大多數歐元區主權債務國的穩定性失去了信心。這種情況正導致長期收益率上揚,於是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暫時的流動性問題正變成一種永久性的償付能力問題。由於監管者仍將政府債券當成金融體系的安全核心,這種惡性循環不僅危及歐元區金融機構的穩定,也威脅著世界其它地區的金融機構。它加劇了全球經濟的衰退傾向,這反過來又導致政府的財政狀況惡化。這是一個「完美的」惡性循環。
只有儘快停止債券擠兌,才能打破這個惡性循環。一種方案是,爲歐元區成員國債務推出一種共同債券。但從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政府對德國經濟專家協會(Council of Economic Experts)最近提出的一項提議的反應來看,這一方案的前景並不樂觀。
另一種是索羅斯(Soros)方案,在英國《金融時報》10月30日的文章中有所概述。歐洲當局可以利用歐洲金融穩定安排(EFSF),使歐洲央行(ECB)承擔起最後貸款人的角色,而不違反相關法令。歐洲央行實際上將提供無限量的流動性,EFSF則爲歐洲央行可能出現的償付風險提供擔保。歐洲央行與EFSF協同行動,將能夠解決銀行面臨的流動性問題,並使在財政上負責任的政府能夠以不到1%的利率發債。
您已閱讀33%(625字),剩餘67%(12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