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金價

金價背後有陰謀?

FT專欄作家吉蓮•邰蒂:央行是否操縱金價的問題逐漸進入美國政界,並引起民衆關注。不論這些陰謀故事背後有怎樣的「事實」,有一點十分明確:這些指責不太可能很快消失。

在當今世界上,一個由西方中央銀行家組成的小集團一直祕密操縱著全球市場。他們並非通過利率來做到這一點的,而是通過操縱金價。更具體地說,近幾十年,他們人爲壓低金條的價格,以確保我們的法定貨幣系統——也就是由央行創造的貨幣——能夠持續運轉。因爲,一旦公衆知道了黃金的「真實」價格,我們最終會明白,我們的貨幣,比如美元,都是冒牌貨……由此產生了央行密謀的必要。

這聽起來像不像茶黨(Tea Party)活動分子的言論?或者是好萊塢的劇本?又或者,其中是否可能有一點真實的成分?許多年來,這個問題在一小羣美國投資者當中,一直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尤其是那些持有金礦股票的投資者。如今,這個問題也滲透到更爲主流的美國政界。

正當共和黨的競選候選人在2012年大選前夕你爭我奪之際,有關美國央行是否一直在讓美元貶值——以及這與金價有何聯繫(或爲何沒有關係)——的爭論,又有了新的加入者。前「披薩大亨」赫爾曼•凱恩(Herman Cain)現在是共和黨的熱門候選人,他上月暗示,自己寧願回到「一美元就是一美元」的世界,並表示,「是的,爲此我們確實需要金本位」。紐特•金瑞契(Newt Gingrich)近期也表達了同樣觀點。多年來,外部共和黨競選人羅恩•保羅(Ron Paul)一直在痛斥美聯準(FED),指責其寬鬆的貨幣政策。現在,他正以危險的口吻警告陰謀的存在。

您已閱讀32%(571字),剩餘68%(11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