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兩個月?印度央行(Reserve Bank of India, RBI)行長杜武裏•蘇巴拉奧(Duvvuri Subbarao)有關通膨率將從12月起回落的預測具體得出奇。畢竟,他在過去兩年的大部分時間裏一直在提醒大家:在農業結構失調、基建容量瓶頸、幾種關鍵大宗商品由政府管理的價格扭曲,以及財政鞏固的步伐等問題上,他無能爲力 —— 在此期間,上述問題令該國的整體通膨率遠遠超過RBI設定的目標區間。週二,當RBI自去年3月以來第13次宣佈提高關鍵利率時,這些老調重彈的藉口再度出現。
儘管如此,蘇巴拉奧呼籲得到一些幫助的做法是對的。在RBI存在的76年曆史中,此輪最快速的利率提高措施似乎已制約印度經濟成長,但未能遏制該國的整體通膨率,9月份通膨(9.7%)僅略低於8月份(9.8%)。對此,大把花錢的政府也須承擔一些責任。正如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所指出的,去年,印度政府增加的支出相當於該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近4%,主要起到了提振消費的效果,但與此同時信貸緊縮令民營企業的資本支出(即產能成立)下降幾乎6%。如今,面對財政收入減少的印度政府,將下半財年的借貸提高了13%。
當然RBI行長本人也並非無可指摘。以近乎規律的節奏小幅提高利率的RBI,未能錨定人們的通膨預期。7月份,蘇巴拉奧在收緊貨幣政策的同時向上修訂通膨預測,這是另一個有問題的做法。儘管如此,在幾乎所有國家的央行都轉向溫和姿態,而印度因盧比匯率下跌也正面臨新一輪價格壓力之際,承諾採取「一致的政策行動」將是關鍵。新德里,你聽到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