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不久以前,美國、歐洲或日本不會有多少工人花時間考慮,爲什麼他們掙的工資是中國工人的10倍、20倍甚至30倍。是什麼使得一個在美國工廠堆放箱子的工人,掙得數倍于越南或墨西哥工人的工資?
有人可能一廂情願地想像,他們工作得更賣力,或者換句話說,墨西哥或中國工人懶惰或者缺乏技能。也有人更爲接近真實情況,把他們的高工資和高生產率歸功於國家的制度優勢:司法和教育系統、基礎設施以及技術。還有人或許在潛意識中乾脆認爲,他們的優質生活水準是上天賦予的權利。
情況再也不是這樣了。隨著新興經濟的數億工人,尤其是亞洲工人,加入全球勞動大軍,他們開啓了逐漸拉平收入的緩慢進程。發展中國家正在提高教育、基礎設施和技術水平,即便它們在司法和政治制度方面仍然落後。收入差距正在縮小。1990年,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人均GDP爲800美元,而美國爲23000美元,相差29倍。根據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的數據,去年這一差距縮小至6.2倍。預計到2015年將降至4.3倍。
您已閱讀27%(443字),剩餘73%(118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