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

美國老人的「年輕生活」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助理教授吳絹:看到美國老奶奶過馬路,千萬不要冒失地去攙扶,向她拋去兩個媚眼纔是讓她老人家高興的事。

流行的說法是:美國是孩子的天堂,老人的地獄。

連好萊塢這樣富有想像力的地方都一窩蜂地、毫無想像力地在電影裏邊緣化老人。好萊塢電影中的老人形象總顯得有些孤獨,有些神經,有點嘮叨,也有點古里古怪。「老」是我們不由自主總想花大價錢來避免的狀態,雖然我們也明白有些東西是錢買不到的。所以長生不老丹扮演的只能是心理醫生的角色。

「變老」是人類的共性,「怕老」也是共性。但是隨著平均壽命的攀升,很多的國家都早已進入老齡社會,包括美國。老人的生活狀態和形象是這些老齡社會需要面對的大問題。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對待老人?老人又怎樣看待他們自己的生活?如果僅僅從經濟上看,中產階級的老人退休後一般當然沒有退休前好。不過在衣食無憂的前提下,我認識的美國老人似乎更看重的是精神生活,比如做志願者,去上興趣班,讀書,去旅遊,或者繼續某一方面的工作。

您已閱讀27%(358字),剩餘73%(9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