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

FT社評:羅馬城的新尼祿

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堪比古羅馬的尼祿,在火燒眉毛之際仍只顧小事。他領導的中右翼聯合政府應對該國的危險局面負責。他在位時間越久,必須下臺這一點就越明顯。

不到3個月前,義大利的財政和經濟疾患雖然棘手,但並非無藥可救。但現在,其自私無能的政治系統已經威脅著整個歐元區的存亡。

造成這種危險境地的罪人有很多,各種各樣:律師、公證人和其他拒絕放開職業競爭的利益集團;寧願號召罷工也不願合作推動勞動力市場改革的工會領導人;對逃稅十分在行的義大利有錢人;以及所有縱容集體犯罪的人。然而,應該承擔主要責任的,是西爾維奧•貝魯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這位堪比尼祿(Nero)的義大利總理在火燒眉毛之際仍只顧小事——及其失職的中右翼聯合政府。(尼祿爲古羅馬暴君,據說在羅馬焚城時仍彈琴爲樂,此處爲比喻——譯者注)

如果政府在7月承諾採取大膽的組合措施,即控制公共開支、並進行促進經濟成長的結構性改革,那麼義大利就有可能避免被捲入歐元區債務危機的風眼。然而,貝魯斯柯尼聯合政府對應該採取何種措施的明顯分歧,導致義大利國債收益率飆升。以至於歐洲央行(ECB)不得不介入二級市場併購買義大利國債,以避免釀成災難。現在,歐洲央行未能使義大利國債收益率回到8月初的臨界水準,還陷入了一個尷尬境地,那就是,它幾乎沒有任何手段來向貝魯斯柯尼施壓、要求其履行經濟改革承諾。

您已閱讀62%(503字),剩餘38%(3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