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十週年

9•11十年祭:美國霸權的終結

FT總編輯巴貝兒:9•11事件改寫了全球格局,相互依存成爲基本原則,美國雖仍具有壓倒性優勢,卻不再享有霸權。過去10年最重要的辭彙不是「反恐戰爭」,而是「中國製造」。

2001年9月11日早晨,美國的前景看起來就像紐約曼哈頓下城區的天空一樣蔚藍清澈、一片光明。當時,布倫特(Brent)原油價格僅爲每桶28美元,美國聯邦政府的預算還處於盈餘狀態,而經歷了網路泡沫危機的美國經濟剛開始復甦(儘管跡象不那麼明顯)。這個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看上去一切風平浪靜。

10年過去了,目前油價徘徊在每桶115美元附近,預計美國2011年預算赤字將高達1.58兆美元,爲歷史最高水準;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經濟仍深陷困境;而美國軍隊和諜報機構仍處於戰時狀態,從阿富汗、巴基斯坦到尼日和葉門,滿世界打擊叛亂和激進的伊斯蘭恐怖主義。

即將卸任的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US Joint Chiefs of Staff)主席、海軍上將威廉•穆倫(Admiral William Mullen)曾將美國的債務描述爲對國家安全的頭號威脅。標準普爾(S&P)最近下調美國信用評級,似乎證明了這個超級大國正不斷衰落。而儘管從2001年9月到美國目前的經濟困境之間,並不存在什麼「線性敘事」,但美國在9.11之後發動的「全球反恐戰爭」的成本(經通膨因素調整後)已超過2兆美元,相當於打了兩次越戰。

您已閱讀11%(502字),剩餘89%(42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