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有時會說,在他們的國家,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預測——就連過去都迷霧重重。一個時代的英雄,會被下一個時代的英雄所抹殺。一位領袖的大膽創舉,會被他的繼任者斥之爲莽撞的計劃。正如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Boris Pasternak)曾經寫道的那樣,成功和失敗常常是難以分辨的。
這一個不斷變幻的歷史萬花筒,同樣適用於強硬的共產黨在1991年8月發動的失敗政變,此次政變導致蘇聯在幾個月後迅速解體。過去20年裏,那些具有瓦解效用的事件——導致了一個帝國、一國經濟、一種意識形態乃至一個政體解體的事件——引發了無休止的爭論。在俄羅斯內部,對它們有著各種各樣的解釋,並不斷進行新的解讀,或是將其作爲慶祝的理由,或是當成失望、憤怒、覺醒乃至恥辱的藉口。
對一些俄羅斯人——其中最爲著名的是俄羅斯第一位後共產主義領導人鮑利斯•葉爾辛(Boris Yeltsin)——而言,蘇聯垮臺對俄羅斯人民是一場解放,對於從蘇聯帝國廢墟中建立起來的其他14個國家的人民來說同樣如此。共產黨74年統治的瓦解,爲建立一個更加自由的社會、經濟和政治體系——也爲葉利欽自己鞏固政權——掃清了道路。
您已閱讀25%(479字),剩餘75%(14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