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長大,16歲離鄉前往美國讀高中。之後,我考上了哈佛大學(Harvard),攻讀應用數學與經濟學專業,並變得對國際發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起初這只是一種學術興趣,我打算唸到博士,但我後來打定了主意,認爲自己不適合做學術,於是我進了麥肯錫(McKinsey),在那裏工作了3年。期間我在發展中國家做了許多工作,與政府機構、非盈利組織和希望打入新市場的企業合作。這些工作中的一大側重點是醫療衛生,而這是一個真正讓我感興趣的領域。
在麥肯錫工作,確實能讓人在短時間內積累豐富經驗,但這裏從來不是我想發展事業的地方,所以我又回到了校園。目前我正在攻讀一個3年制的學位,是史丹佛大學(Stanford)企業管理碩士(MBA)和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公共管理與國際發展碩士(MPA/ID)二者的結合。
每年夏季,我都會通過開展小型諮詢項目,積累實踐經驗。去年夏天,我在孟加拉,爲一家盈利性公益企業工作。我們和非盈利組織Brac合作,開發了一項移動技術,供在農村地區護理孕婦的醫療工作者使用。我從中體悟到,自己今後想要爲社會性企業打造量身定製的方案。
您已閱讀45%(496字),剩餘55%(6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