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

「百花齊放」不足畏

FT亞洲版主編皮林:儘管5億中國網民中的多數滿足於下載音樂和與朋友輕鬆聊天,但也有數量可觀的人利用網路來批評和表達不滿。

1957年,毛澤東曾提出「百花齊放」的著名方針。表面上,這是在邀請知識分子針對中國領導層所走的路線發表不同甚至批評意見。這場運動持續了6周。運動結束後,對毛主席的話信以爲真的很多人被送去接受勞改改造。

中國領導層現在面臨的問題是,需要擔憂的不再是百花,而是5億個園藝標本一起綻放,其中帶刺的不在少數。這大致是當今中國網民的數量。儘管多數網民滿足於下載音樂和與朋友輕鬆聊天,但數量相當可觀的少數人利用網路來批評政府和表達不滿。

從某種程度而言,這對共產黨是有用的。中國人沒有公開表達自己的意見的官方途經,例如選舉。因此,擁有某種程度的言論自由,是一種很好的把握「非選民」情緒的辦法。這也是一種剷除地方官員令人震驚的腐敗或其它不法行爲的辦法,這些官員遠離中央政府的監控,可能在濫用權力。鼓勵公民表達自己的意見,也可能是一種相對無害的方式,讓人們發泄情緒、提供社會安全閥和言論自由假象。如果他們竟敢走得太遠,你總可以把他們關起來。

您已閱讀26%(411字),剩餘74%(11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