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

Lex專欄:美元「特權」價值幾何?

每當恐懼心理瀰漫匯市,美元都會走高,似乎表明「過分特權」給美元帶來大約10%的額外價值。這樣的特權確實寶貴,但令人費解的是,美國人不願付出努力以保持這種特權。

美元的「過分特權」有多大價值?美國主權債務信用遭降級,並未扼殺美元的特殊地位——作爲國際交易的計價單位,作爲儲存貿易盈餘的首選貨幣,作爲局勢艱難時本能的資金避風港。但評級下調是一個強有力的提醒:美元可能在未來某個時候失去這種特殊地位。

這種特權的主要受益人是美國政府債券和美元。前者的得益可用一個「全球回報預測因子(GFF)」估算得出,紐約聯儲(New York Federal Reserve)的麗貝卡•海勒斯坦(Rebecca Hellerstein)在一篇論文中對此進行了闡述。她巧妙地利用統計學方法,離析出全球風險偏好對美國短期與長期國債收益率息差的影響。其結果是:在跨境投資者思維混亂或處於壓力之下的時候(這適用於去年全年),GFF使上述息差收窄25至50個基點。換句話說,如果憂慮的投資者和貿易盈餘的國家不再認爲美國國債是安全的,那麼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將會高出至多半個百分點。

具有諷刺意味且不合情理的是,即便在美國政府陷入麻煩之後,美國國債仍被視爲避風港。在標普(S&P)下調美國評級之後的首個交易日, 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跌幅多達25個基點。儘管如此,GFF還是值得記住的,因爲投資者有很好的理由拋棄那種偏好。

您已閱讀67%(515字),剩餘33%(2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