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碳之道

再談鐵礦石定價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黃傑夫:「中國鐵礦石現貨價格指數」出現是個有益嘗試。但如何科學地編制指數,使其更客觀真實地體現市場價格,還有值得討論之處。

上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表示,今年將適時推出「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 七月初,非官方的鋼鐵行業資訊網站——中國聯合鋼鐵網——推出了「中國鐵礦石現貨價格指數」。

目前,國際主流的鐵礦石現貨價格指數共有三個:普氏的IODEX、TSI指數和《金屬導報》的MBIOI。去年,國際鐵礦石「三巨擘」宣佈放棄長期協議定價機制,轉而通過指數定價的方式,對鐵礦石價格作季度或者月度調整。這一變化,使得鐵礦石的現貨價格成爲市場關注重點。

需要指出的是,大宗商品(如石油、鐵礦石等)的價格指數本身並不能定價;基於指數的衍生工具, 纔是價格發現的載體,並且能爲市場參與者提供風險對沖的工具。

您已閱讀22%(280字),剩餘78%(9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碳之道

黃傑夫,現任美國洲際交易所(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母公司)大中國區董事總經理。他在美國有17年跨國併購和期貨市場的經驗,領域包括交易所、期貨公司等。曾爲中國證監會撰寫期貨市場發展的報告。現爲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本專欄與《21世紀經濟報導》共享,每週二同時出版。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