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

分析:中國反壟斷法令全球併購更難

中國《反壟斷法》已實施三年。表面看來,中國監管者相當寬鬆:95%以上的交易獲得批准,且不附帶任何條件。但具體細節更加令人不安。

三年前當中國《反壟斷法》生效時,有人擔心,北京方面將把這部法律當作保護主義的正式幌子。

儘管最可怕的憂慮沒有成爲現實,但各方日趨意識到,該法已變成併購活動的一道障礙,其影響力不僅限於中國,而是擴展到了全球層面。

今年6月,在批准兩家俄羅斯鉀肥生產商——烏拉爾鉀肥(UralKali)和Silvinit——之間的合併時,北京方面要求合併後的新公司繼續滿足中國客戶的需求,並遵守既定的定價慣例。中方威脅稱,若該公司不能照辦,就可能對其進行處罰。這是中國商務部第七次對發生在中國境外的全球併購交易施加條件。反壟斷律師們表示,這些條件有一條共同的主線,即中國比其它法律管轄區更希望保護本土企業不受全球合併的潛在影響。

您已閱讀28%(302字),剩餘72%(7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