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

Lex專欄:中海油「時來運轉」?

競購優尼科碰壁六年後,中海油終於盯上了一筆有望順利完成的北美能源交易。該公司爲收購已經破產的加拿大Opti付出的價格較低,但這個低價反映了油砂項目的種種風險。

在競購優尼科(Unocal)被華盛頓方面阻止六年後,在本國同行中石油(PetroChina)與加拿大能源公司(Encana)的一筆鉅額天然氣交易夭折不久後,中海油(Cnooc)盯上了一筆有望順利完成的北美能源交易。Opti Canada處於破產狀態,其價碼只是3400萬美元現金加20億美元債務,收購它將使得中海油擁有的已探明儲量增加5%。

撇開在總價中所佔比例較低的現金部分不談,中國最大的海上石油生產企業似乎撈到了不錯的便宜,只為每桶石油儲量付出大約1美元。無論是與常規石油生產商相比,還是與價碼接近兩倍於此的近期一些油砂交易相比,這個價格都算是低的。但這也反映出讓其他人卻步的一些風險。Opti唯一的生產資產是在Long Lake油砂項目的35%權益,該項目的經營方是Nexen公司。目前該項目產量低於產能,人們對其瀝青(費盡力氣採掘出來的糊狀物質,經加工後成爲原油)質量感到擔憂。

無論是否物有所值,急於構建海外資產的中國石油生產企業盯上油砂,說明它們的行爲是機會主義的,就像它們投資於蘇丹等在人權記錄方面有問題的國家一樣。西方企業,包括殼牌(Shell)在內,已經因爲油砂的糟糕環境影響而承受壓力。而且,即使是在油價高企的情況下,高額的前期資本投資和每桶40美元以上的盈虧平衡成本,也使得油砂項目的風險較高。中國企業高階主管們具有的「優勢」(如果能夠這麼說的話)是,他們不那麼需要理會那些自以爲做好事的人,也不那麼需要理會那些在事後以經濟性爲由對相關交易找茬的股東。

您已閱讀80%(634字),剩餘20%(1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