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潘偉迪

潘偉迪的薪酬方案不合理

美國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主席安吉利德斯:潘偉迪的薪酬方案不合理,未納入真正的追回條款。這說明花旗並未從危機中吸取任何教訓,這很危險。

過去的一幕正再次上演。金融市場在2008年差點兒崩盤,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型金融公司存在嚴重缺陷的高階主管薪酬制度所致。這種制度獎勵快速交易和短期「利潤」,最終付出代價的卻是股東和納稅人。儘管這種助長金融業不負責任行爲的「正面我贏、反面你輸」薪酬計劃對美國經濟造成了巨大破壞,但它似乎正不受歡迎地捲土重來。

去年,華爾街上市公司支付的總薪酬達到了創紀錄的1350億美元。拯救了銀行的納稅人有權對過高的薪酬表示憤慨。股東與董事會有義務保護企業的長期價值。監管部門有必要一絲不苟地審視薪酬的形式,以遏制過高的薪酬。

在市場崩盤前夕,鉅額薪酬被髮放到了帶領公司走入絕境的高階主管手上。2006年,在美林(Merrill Lynch)駛向災難之際,斯坦•奧尼爾(Stan O'Neal)收穫了9100萬美元薪酬。在執掌美國國際集團(AIG)並讓該集團淪爲1800億美元納稅人救助計劃救助對象的四年裏,馬丁•沙利文(Martin Sullivan)總計收穫了1.07億美元薪酬。花旗集團(Citigroup)的羅伯特•魯賓(Robert Rubin)在該行任職期間掙到了逾1.15億美元;而作爲該行投行業務聯席主管的湯姆•馬赫拉斯(Tom Maheras),僅在2006年就掙到了逾3400萬美元,就在同一時期,該行幾乎淪爲美國政府的「被監護人」。

您已閱讀31%(563字),剩餘69%(122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