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在不久之前,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說,「黨史」還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詞,這既是因爲中學(乃至大學)的說教式政治教育,讓他們徹底失去思索和探求的興趣,也是因爲在這些「重大歷史與政治問題」上,普通人歷來無緣置喙。
但隨著中國的日漸開放,許多禁忌被打破,在一些問題上,人們可以暢所欲言,那些具備新視野、新觀念的學者與作品,也日益得到社會關注。中國現代史學者楊奎松教授和他最近修訂再版的著作《「中間地帶」的革命》,便是最好的例子之一。中共中央黨校教授王海光稱他爲「大陸少數最早具有學術自覺性的學者」,其作品「對推動中共黨史學向歷史學的轉型有啓發之功」。
而且,隨著中共建黨90週年紀念日的臨近,在這個時刻回顧黨史,也具有現實意義——一個組織總需要從它自身的歷史中去總結經驗,來應對今天的挑戰。正是帶著「鑑古知今」的考慮,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近日對楊奎松教授進行了專訪。
您已閱讀9%(378字),剩餘91%(38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