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

標普喪鐘爲誰而鳴?

FT投資編輯奧瑟茲:標準普爾調降美國信用前景評級,此舉具有挑釁意義,但卻是明智之舉,它可能促使美國政府採取行動,而不會讓所有人再經歷一場金融危機。

金融市場的運行是建立在美國主權債務「無風險」的假設基礎之上。因此,當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表示,給予美國債務「負面」前景展望的時候,股市遭受衝擊就在情理之中了。

這是一個重大時刻。自1941年以來,標普持續對美國進行評級,無論是戰爭時期還是和平時期,美國總是擁有最高的AAA級評級。自1991年推出前景展望體系以來,標普從未給予美國「負面」的前景展望——穆迪(Moody’s)曾在1996年給過一次。

標普接下來下調美國評級的可能性並非微不足道。縱觀歷史,在獲得負面前景展望之後6到24個月之內,有三分之一的信用評級會被下調。

您已閱讀51%(273字),剩餘49%(26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