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郵件

電子郵件未過時

過去10年裏,媒體無數次爲電子郵件寫下了訃告。可電子郵件這個網路最原始的產品,不僅沒有被消滅,反而不斷吸收新元素,重新煥發了生機。

上個月,我重新找出了我的老AOL電子郵箱帳號,登錄後,電腦喇叭中傳出一聲大家都很熟悉的「你有新郵件!」,將我帶上了電子記憶的小路。這個郵箱已經被我荒廢了好幾年,裏面只有些垃圾郵件,這聲突然響起的「你有新郵件!」,彷彿自墳墓中發出,而且還是原來的美國發音——AOL一直沒有把它在英國本地化,用英式發音宣稱:「郵件來了!」。

我之所以再次登錄這個郵箱,是因爲我在給電子郵件把脈。過去10年裏,媒體無數次爲電子郵件寫下了訃告——2003年,被垃圾郵件掐死;2007年,被社交網路悶死;2009年,被谷歌波浪(Google Wave)等實時通訊工具壓死;然後是今年,預言會被Facebook Messages幹掉。

垃圾郵件的問題如今依然存在,但是已經不那麼嚴重了。社交網路讓我們可以從側面瞭解到我們的朋友們在幹些什麼,但電子郵件這種直接的目光接觸仍然是必要的。現已從谷歌中獨立出來的波浪,向我們展示了一種很酷的體驗——看到對方把要跟你說的話現場一個字一個字地打出來,但這絕不是管理生活的最好方法。在提供朋友間新的聯絡方式方面,Facebook Messages看上去很有前途,但卻不適合商業用途。

您已閱讀23%(493字),剩餘77%(16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