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爲FT中文網寫過一篇《江南春會怵Twitter嗎?》。當時新浪圍脖剛出生三個月嗷嗷待哺,騰訊和搜狐還在觀望+醞釀,微網誌也遠沒有一年半之後的這般火熱。但發問的邏輯是顯而易見的:分衆的生命力來自於爲碎片時間,提供給時間一個良好的消滅寂寞或無聊的方法。但Twitter提供了一個更好的方法,讓碎片時間變得有意義,主動的發出和接受資訊,而不是被動的接受廣告。在對用戶的無聊碎片時間的爭奪上,分衆式的解決方案正在被擠壓。
深一步說,在分衆顯示螢幕主導的電梯裏,對顯示螢幕看客來講是個公共空間。而在Twitter主導的電梯裏,對手機用戶來講是個私人空間。雖然都是爭奪用戶的零碎時間,但分衆顯示螢幕這種固定的大螢幕,顯然弱於手機螢幕這種互動的小螢幕。換言之,分衆在電梯裏獲取的影響力必然會縮小。李彥宏也有相似的擔憂:社群媒體可能挑戰搜尋的主宰地位。因爲這是個媒體時代。用戶在A上花時間,花在B上的時間自然更少。
如何處置乎?
您已閱讀24%(408字),剩餘76%(127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