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駱家輝「遊子歸國」》一文和讀者評論,我認爲,簡單地從中國傳統的「各爲其主」上去理解駱家輝的任命,難免膚淺。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人翻身、崛起、復興、重塑的願望入了骨。但凡有中國人,在西方世界按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出人頭地」了的,我們總會生出一份欣喜和安慰,彷彿這證明了中國人沒有問題,真有問題的話,不在中國人身上。
而另一方面,國人不自覺把這些華人後裔在西方的成功,當作是爲自己民族在揚威,我們禁不住去分享任何中國人在西方成功的喜悅,雖然我們並不能完全真正懂得這份喜悅。在各種成功之中,政治上的成就尤爲矚目。中國人根子裏覺得中華價值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既然我們學而優則仕,沒道理別的國家不是。所以,中國人在西方的成就,當官是最了不起的。當然,能拿個諾貝兒獎金也不錯。再次,能把技術帶回來,也是好樣的。
您已閱讀64%(349字),剩餘36%(1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