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稱呼已然成爲一個困擾人的問題。我將開口,我已囁嚅:我該呼你什麼?開始往往想有風度和教養些,已經預備了「先生」「太太」等文明用語,但一看到對象,立馬從最高級往後撤,變成了「師傅」,——這個接替「同志」值班的萬能人稱代詞,不能細想,除了粗鄙外,隱約還有那麼一絲嘲諷:我做一回徒弟,你可別當真了。就像「老師」這個氾濫的稱呼,最後只剩下了稱呼的意思了。極致便是互稱「老師」,這好像是中國某些智力密集型產業的特產。
西化之後,稱呼非常簡單:「先生」,「女士」,「小姐」,「夫人」,優雅又莊重。但很多國人叫不出口,覺得彆扭。除了因爲「小姐」等稱呼已另有任用外,叫外國人時,覺得自然,一旦用到同胞身上,便做做。
本土稱呼,因爲文化傳統的斷裂,不免生疏,也不怎麼說得順口,一不小心就出錯。前些年,央視主持人朱軍弄出了一個稱人父爲「家父」的大笑話。原因在於,他望文生義把「家父」理解爲「家裏的父親」,別人家的父親不就順理成章地可以叫成「家父」麼?他應該不怎麼知道「令尊」的含義。在某些場合,我也試圖用這個詞,但總覺得膽怯,害怕自己使用不當,出口的依舊是「你爸爸」如何如何。
您已閱讀19%(479字),剩餘81%(203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