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產業

從國家形象片看創意產業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周文翰:中國國家形象片露面後,引起不少爭議。從這部影片可以看出,在服裝、建築等創意產業界,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與日本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中國國家形象片露面以後引起陣陣爭議,就像前段時間熱映的電影《讓子彈飛》一樣形成了不同的解讀方向:索引派挖掘出其中多位出場人是美國國籍或手拿綠卡,有損影片的「國籍純粹性」;功利派則質疑政府花了多少錢拍這部片子,是不是合算;技術派是從廣告製作和傳播效果看,認爲它的創意保守,有模仿世博會中《美國歡迎你》宣傳片的嫌疑……

總之,這部對外宣傳片在「出口轉內銷」以後,在國內引起的爭論遠比在美國的反響熱烈的多。現在各階層、各個人對於所謂「國家形象」的看法並不相同,似乎並不是一部片子可以概括的,這可以說是引起爭議的最大原因,就像張藝謀導演的奧運會開幕式一樣,同樣是國內的批評聲音要比國外大得多。

我感興趣的是從這部影片的製作以及內容來解讀中國的創意文化產業的境況。衆所周知,這部廣告片是政府招標、私有廣告公司製作的,這在三十年前的中國是不可想像的。有1949年後的很長時間裏中國政府把文化當做意識形態事業加以控制,藝術創作、交易以及少量的出口都控制在政府、國有企業和機構手中,那也造成了中國文化生產的單調貧乏。

您已閱讀39%(448字),剩餘61%(71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