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

中德企業「短兵相接」

中國2009年超越德國,成爲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如今,中國即將在這個歐洲經濟火車頭的核心工業領域,對其發起直接攻擊。德國工業界應如何應對?

德國Q-Cells公司曾經是全球太陽能電池板市場的領軍企業,當時有人詢問該公司執行長安東•米爾納(Anton Milner)對於亞洲競爭威脅的看法,他的回答不屑一顧。他認爲,如果一件東西要用上20年,德國消費者絕對不會購買中國貨。

幾年過去了,中國尚德電力(Suntech Power)已「智勝」了這家德國公司,銷量也在其之上。米爾納也已卸任。Q-Cells的市值從2007年底的110億歐元,跌到了3.9億歐元左右。除了尚德,英利綠色能源(Yingli Green Energy)和晶澳太陽能(Ja Solar)等相互競爭的中國企業,也將大量廉價而耐用的太陽能電池板銷往德國,而德國該行業的大部分企業都陷入了低潮。

Q-Cells的經歷給德國企業界敲響了警鐘。經歷了2009年的急劇經濟衰退,當德國的機牀製造商、汽車製造商以及電氣工程集團重新讓工廠全速運轉之際,地平線上出現了一個新的重大挑戰。

您已閱讀11%(398字),剩餘89%(324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