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官方角度看,臺海兩岸去年6月在重慶簽署的貿易協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最好地說明了兩岸關係。然而,比ECFA更準確體現兩岸實際關係的,卻是臺北方面在胡錦濤對美國展開國事訪問之際做出的、帶有惡作劇性質的飛彈試射決定。臺北方面9年來首次邀請媒體參與此類試射活動。
兩岸圍繞ECFA釋放出的善意或許刺激了雙邊貿易:在去年頭11個月裏,大陸自臺進口額同比成長40%,對臺出口額同比成長50%,月均貿易逆差爲68億美元,創歷史新高。ECFA還爲臺灣與各國簽署貿易協定鋪平了道路——許多國家先前因對北京方面心存忌憚而不敢與臺灣簽署此類協定(臺灣目前與一些貧窮的中美洲國家簽有雙邊貿易協定,但它與這些國家的貿易額僅佔其總貿易額的不到1%)。
但在ECFA簽署以來,雙方關係已開始轉差。所有人都注意到,中國官員已把釣魚臺列島(日本稱尖閣羣島)升級爲「國家核心利益」——與臺灣、西藏和新疆相提並論,從而證明自己在這一問題上的好戰態度是有理由的。另一方面,在北韓炮轟南韓後,臺灣旗幟鮮明地站到首爾、華盛頓和東京一邊。臺灣執政的國民黨在去年11月的市長選舉中表現糟糕,總得票落後更堅定傾向臺獨的民進黨5個百分點。這一事實表明,在明年總統選舉前,臺北方面對北京方面的態度會更爲冷淡。
您已閱讀76%(541字),剩餘24%(1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