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春運

春節回家的路爲何這麼難?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信海光:多年以來,春運的問題一直是「票難買」,而今年又出現了「票太貴」的問題,票價高昂成了妨礙中國人回家團聚的一大門檻。

雖然1月19日開始纔是春運,但是回家的車票話題已經再度成爲媒體關注焦點。25億多人的春節大遷徙,使得「春運」這個頗具中國特色的辭彙——不敏感都難。

幾天前,位於上海的《東方早報》報導,重慶人熊良山1989年來滬工作,至今22年,起初每年春節乘輪船回家過年。1998年輪船停開後,一直到2010年12年的時間內,熊良山夫婦僅在2002年想孩子想到寢食難安時回家一趟,以至於2008年兒子來滬看望父母時,熊良山夫婦竟然認錯了人。 「哪有人不想家啊,不回去總有不回去的難處。」熊良山說。

按媒體報導,使熊良山夫婦不能返家的難處主要是兩個成本,一是金錢成本:火車票231元+16元+喫飯20元+轉大巴車69元=336元;再就是時間成本:火車31個小時+1個小時大巴車=32個小時,排隊10小時。

您已閱讀12%(341字),剩餘88%(242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