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李克強:中國同世界共成長

正在英國訪問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爲FT撰文:世界和平是中國實現小康的重要條件。中國發展也有利於世界和平;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作爲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之一,中國主張在發展中調整改革國際政治經濟秩序。

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思想源遠流長。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著名詩集《詩經》中就寫道:「民亦勞止,訖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大意爲,百姓辛苦,應休養生息,享受安康;這既造福於中國人民,也有益於天下安寧。而今天的「小康」是指:人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生活溫飽有餘而充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到2020年的發展目標。中國人民既期盼自己幸福安康,也希望邦鄰和諧。中國的發展,需要市場、資源等方面國際合作,更需要和平的外部環境。世界和平是中國實現小康的重要條件,中國發展了也有利於世界和平。

中國的發展對其他國家是有益的。近年來,中國經濟成長對全球成長的貢獻率在10%-20%,2009年達到50%。2010年中國經濟預計成長10%左右,商品零售總額成長18.5%,內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在90%以上。內需的擴大增加了進口。去年中國進口額預計超過1.39兆美元,居世界第二。我們需要穩定和拓展外需,更致力於擴大內需。中國人口占世界1/5,國內市場潛力巨大。我們歡迎世界各國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進入中國市場,並將爲各國投資者提供更加公平透明的創業環境。

中國願與各國攜手解決能源資源這一全球性難題。過去五年,我們堅持節約優先,單位國內生產毛額能耗下降20%左右。今後五年,我們將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低碳技術,努力使單位國內生產毛額能耗、單位國內生產毛額二氧化碳排放繼續大幅下降。目前中國90%以上能源消費靠國內生產,未來我們仍將立足國內解決能源資源問題,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形成一批新的能源資源戰略接續基地。

您已閱讀56%(673字),剩餘44%(5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