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

Lex專欄:歐元區的「魔鬼」

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是2010年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歐元這一單一貨幣政治上的重要地位,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制度和財政基礎與之匹配,而歐元的設計者卻忘記了這一點。

在這個聖誕期間,歐元的構建者和守護者起碼可以說,歐元區仍然是一個整體。的確,雖然流年不利,歐元區仍將進一步擴大:愛沙尼亞將在1月1日加入,成爲第17個成員國。這是聯盟越來越緊密的成果。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肯定嚇得夠嗆。歐元區需要的是更多像德國這樣的國家,而實際上,排起長隊等候加入的國家,卻與愛爾蘭更爲相似:開放的小型歐洲外圍經濟體,似乎並不需要廉價信貸,但極易受到歐元引發泡沫的衝擊。

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是2010年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正是所有此類信貸危機根源問題的展開,造成了這一危機。歐元這一單一貨幣政治上的重要地位,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制度和財政基礎與之匹配,而歐元的設計者卻忘記了這一點。他們也未曾預見到類似主權債務危機的情形:希臘和愛爾蘭的紓困規模約爲2000億歐元,葡萄牙2011年可能會面臨同樣的命運,西班牙也岌岌可危。

雖然德國和法國在政治上仍大力支持歐元,但必須適應新的現實。有關貨幣聯盟不需要某種形式的財政聯盟就能維繫的觀點,已經站不住腳——無論這種財政聯盟的定義是多麼狹窄。貨幣聯盟可以自上而下地施行——事實也的確如此;而財政聯盟(本質上是一國的某些稅收收入轉移到另一國)就必須具備政治上的合法性。到目前爲止,歐洲方面出臺的應急措施仍缺少這一關鍵要素。歐洲金融穩定安排(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和其他類似機制,其實只是某種暗地裏的財政聯盟。

您已閱讀86%(615字),剩餘14%(10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