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投資者曾被大宗商品所深深刺痛,但他們很快就盡棄前嫌。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流入大宗商品行業的資金創下了79億美元的新高,投資者持有的大宗商品資產總額達到了創紀錄的3400億美元。
自從8月風險資產價格開始上漲以來,大宗商品現貨價格已上漲20%左右,人們有理由擔心,短期內可能出現交易密集的情況。但目前投資者所持有的大宗商品,僅佔全球金融財富的不足0.5%,而投資組合最優化技術表明,應配置在大宗商品的「合理」財富比例爲15%至25%。因此,我們距離投資機構可能對大宗商品感到厭倦還很遙遠。
此外,目前是全球經濟週期中大宗商品價格往往上漲得最快的階段。全球產出反彈的初期階段,對大宗商品回報率的影響相對較小,這主要是因爲事實證明,供應面的反應度會超出預期。在2005年至2007年大宗商品價格飆升時期,生產商曾大舉增加產能,隨著需求開始抬頭,這些產能開始投入生產。但目前作爲緩衝的閒置產能已基本耗盡,因此如果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繼續迅速攀升,則價格壓力可能會大得多。
您已閱讀29%(458字),剩餘71%(113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