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尋找一幅代表亞洲經濟成長的畫面,西澳洲皮爾巴拉(Pilbara)地區正在開挖的大洞不會是最糟的選擇。這裏的鐵礦石製成鋼材後,最終變成中國摩天大樓中的鋼筋或者印度橋樑的主樑。亞洲成長越迅速,澳洲礦場的大洞就會越深。
過去十年間,對亞洲出口佔澳大利亞出口總額的比重從40%一路攀升至72%以上。這意味著澳洲已經明確無疑地將自己的命運與亞洲經濟快車聯繫在一起。澳洲前總理保羅•基廷(Paul Keating)在提到堪培拉與美國的戰略關係以及與亞洲的經濟關係時,將澳洲所處的地位比作在華盛頓踩鋼琴踏板,而在亞洲按動琴鍵。幸運的是,這些琴鍵不只是中國。在72%面向亞洲的出口額中,中國佔據了25%(十年前只有6%),日本佔據19%的可觀份額,南韓10%,印度6%至8%(是十年前的4倍)。同樣幸運的是,鐵礦石不是出口繁榮的唯一推動力。澳洲的煤炭與液化天然氣同樣面臨巨大需求——一旦6個大型項目投產,澳洲國內生產毛額(GDP)有可能再獲1.5個百分點的增速,目前該國經濟增速已高達3%。
這仍然低估了真實情況。據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稱,經反映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GDP平減指數調整後,澳洲經濟的名義年增率達到迅猛的9.6%。自19世紀末的上一輪經濟繁榮以來,澳洲的貿易條件(進出口相對價格)從未像現在這樣好。野村證券(Nomura)首席澳洲經濟學家斯蒂芬•羅伯茲(Stephen Roberts)表示,該國「正在經歷百年一遇的貿易繁榮」。
您已閱讀37%(645字),剩餘63%(111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