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路戰

如何控制全球網路軍備競賽?

布魯斯•施奈爾:美國網戰司令部今年11月開始運作,北約已將網路安全列爲一項新戰略,英國則把提升網路戰能力作爲當前的一項重大優先任務。

全球即將迎來一場網路戰。美國網戰司令部(US Cyber Command)今年11月開始運作。北約(Nato)已將網路安全列爲其新戰略的優先任務之一。英國國防參謀長最近表示,提升網路戰能力是英國當前的一項重大優先任務。我們知道,中國已針對西方展開廣泛的網路間諜攻擊。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控制住一場日益擴大的網路軍備競賽呢?

我們可能已在愛沙尼亞和喬治亞看到了網路戰的雛形,發動者可能是俄羅斯。但我們很難確切知道內情,這不僅僅是因爲這些攻擊往往無法追蹤,還因爲我們對於網路戰沒有明確的定義。

2007年愛沙尼亞遭受到的網路攻擊算是網路戰嗎?經追查,攻擊是由一位住在塔林的年輕俄羅斯男子發起的,不牽扯其他任何人。某種來源未知、可能針對伊朗核設施的病毒算嗎?源自中國境內、但未明確受到中國政府指使的間諜活動算嗎?除了此類問題,人們還必須考慮更多基本的問題,例如,如何定義網路戰的開始和終結。如果連網路安全專家也無法回答這些問題,那麼我們就很難指望政策制定者來回答了。

您已閱讀28%(428字),剩餘72%(11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