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火災

「深感內疚」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面對上海公衆的祭奠行動,媒體報導評論模式可大致分成兩類,一類將基調定爲「寄託哀思」、「人間有愛」,另一類試圖在表現公衆哀傷之後更進一步,籲求問責。

(2010年11月22日)

從週日到週一,整整兩天裏,上海膠州路火災現場的市民獻花悼念景象,幾乎一直佔據著各門戶媒體的首頁頭條。《新京報》宣佈了一個比《人民日報》、新華社更高的獻花人數:「以當日祭奠十小時計,粗略估算約十萬名祭奠者先後來到現場」。這個數字代替先前的「上萬」,爲各網站廣泛引用。網友在現場免費派發菊花和一位遇難孩子的悼詞,是報導中頻繁出現的故事。

在全國知名的市場化紙媒中,《南方都市報》和《廣州日報》可算「異類」,它們在今天放棄用頭版展現上海膠州路火災現場的「頭七」花祭。相較而言,《新快報》、《資訊時報》、《羊城晚報》雖然也都在頭版重點推薦工信部嚴批360和騰訊的訊息,但均用圖片展現了上海街頭的「哀思如潮」,甚至在更具喉舌身份的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上,總編輯至少也決定放上一個「上海市市民自發悼念火災遇難者」的導讀標題。

您已閱讀9%(371字),剩餘91%(372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媒體札記

作者徐達內,徐達內.COM創辦人。從紙媒、門戶、微網誌、電視中探尋中國輿論生態,記錄轉型時代片斷,熱評冷析,亦莊亦諧,給出不一樣的媒體摘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