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商學院

商學院能否傳授道德觀?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在商學院講授道德觀很難。首先,在課堂上堅持倫理道德的MBA學生會顯得「不諳世故」;其次,商學院學生一般要比老師更加急功近利。

努力培養具有職業道德感的商學院學生是否有意義?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前教師瑪麗•金泰爾(Mary Gentile)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撰文,結論是沒有多大意義。的確,多年執教倫理道德課的金泰爾說:「我甚至開始揣測,講授這門課本身是否合乎道德觀?」

這個問題包含兩層意思。其一,在課堂上堅持倫理道德觀的MBA學生會落下不諳人情世故的名聲,而反對者則顯得聰明而深諳世故。

其二,所討論的道德問題讓兩種都屬正確的觀點互相對立——學生們不得不在其中取其一,而這兩種觀點都既不違法,又不完全違背道德倫理。金泰爾擔心此舉會鼓勵學生質疑,道德行爲是否真的可能存在。

您已閱讀18%(292字),剩餘82%(13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