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

歐巴馬早該「還嘴」

FT特約編輯沙瑪:歐巴馬任期兩年來政績不小,儘管他一直喜歡發表演說,可要爭取民意支持,他必須變得務實,比如面對擅長媒體造勢的共和黨,他必須學會反擊。

歷史對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執政頭兩年的評價,肯定要比2010年11月2日的選民仁慈得多。(你可以聽到保守派人士不屑一顧地說,這是因爲歷史多半是由沒有出息的自由派人士書寫的。)但歷史喜愛清單,讓第44任總統和受到普遍鄙視的第111屆國會引以自豪的,是一連串立法成就,自林登•詹森總統(Lyndon Johnson)上世紀60年代提出「大社會」(Great Society)計劃、以及1933年羅斯福提出影響深遠的新政(New Deal)以來,沒有其他總統或國會能夠與之相比。1994年,面對期中選舉潰敗的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拿不出任何與之相比的政績——可如今柯林頓成了美國遙遙領先的民望最高的政客。介乎歐巴馬金融業監管改革和醫改這兩個事業高峯之間的,是一系列不爲人所知的爲民謀利之舉,直指美國社會的嚴重不平等:爲1100萬先前沒有醫保的兒童提供醫保;立法讓女效能夠對未做到同工同酬的僱主採取法律行動;禁止信用卡公司在未發出警告的情況下,就將利率提升至敲詐水準。

歷史喜愛這種內涵豐富的記錄,但政治對此無動於衷。在一個關鍵問題上,歷史不會高度評價這位飽受指摘的總統:無力保護自己的權力。這一致命缺陷源自一個弱點:未能把握美國的主流民意,在歐巴馬憑藉一次又一次精彩演講問鼎白宮的征程中,沒有人能夠預見到這一點。歐巴馬一直喜歡對平民百姓發表華麗的演說。可要想讓民衆體諒你的政見,你必須放低自己高遠的思想,變得務實,貼近底層。此外還要學會簡單化,而這正是這位智力深邃的總統不擅長的。

這並不是說,歐巴馬在歷史上將被視爲一名失敗者。儘管他自己曾說過,寧可只做一任正確行事的總統,也不願靠權宜的妥協再度連任;爲他的總統任期書寫訃告,實在爲言尚早。別的不說,對於民主黨選舉結果的預期,已經像世界末日一樣,任何與這些預期偏離的結果,都會讓左翼狂喜。最近,民調結果出現了一些變動,而且不是朝有利於右翼的方向轉變。這無法阻礙共和黨人重獲衆議院的控制權,但可能足以讓他們控制參議院的希望破滅。

您已閱讀28%(855字),剩餘72%(21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