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的問題是在於太高調了,但這是她本身策略決定她今天的境地。
在汽油和電兩用的車方面,比亞迪是很難短時間內和其他比他早起步的國際巨擘競爭的,因爲人家搞內燃機和相關的傳動系統已經很多年了,這不是簡單的抄一些數據,就可以模仿出來的。有些數據是車子上不顯示的,只有設計和生產的人知道應該是控制在什麼範圍,這些很多是經驗數據而不是原理性的東西。若是留意那些車廠幹嗎要召回已經賣出的車。這些車的設計也是經過不小試驗,也要做實物破壞性試驗的,因爲很多東西是在設計階段考慮過,但沒有想到哪個權重係數是這麼大的。因爲就是原型車,也不可能做幾百臺來試試再定型的,這就是老字號的優勢了,人家是交了多小年的學費啊。
純電動車的行程不夠長,而且充電時間又長,只有每天只是來回固定的短距離的人,又是自己有車房,可以插上電充電的人才能買的。這些只可能是在小地方,圖點方便和第一次購車的便宜,纔可能買的。若是在城市裏面,能有自己車房的人,他的活動範圍會是這樣窄的嗎?根本和實際生活需要是脫節的,更不用說要跑長距離,國內和國外都沒有充分分佈的基礎設施幫這些純電動車快速充電。只有在電池的充電時間大幅下降到和在加油站加油的時間差不多,這樣人們纔可能接受。不然誰會花錢投資這樣的充電站,一畝地放滿了車,每一輛車放好長時間,才收一點的充電費。而且現在又將要推行累進電費政策,誰投資這充電站都是傻瓜,所以只有電網自己投資建充電站,好像電費比較便宜,但是開車的人就需要等起碼二十分鐘,不是太多人願意這樣等的。
您已閱讀90%(632字),剩餘10%(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