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印度經濟

Mumbai magnates alone cannot make India
什麼是印度經濟發展的障礙?


FT專欄作家皮林:印度民營企業十多年來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成長爲印度的「卓越之島」。但印度公共設施和服務仍極爲匱乏,制約其長遠發展。

On Monday, I was half an hour late for my first appointment with a series of Mumbai billionaires. Sucked into the quicksand of the city’s traffic, it took more than an hour to lurch the few miles to the offices of Anil Agarwal, the rough-tongued entrepreneur who built Vedanta from a scrap-metal business into a London-listed mining giant.

上上週一,我首次和孟買的富豪們會面,遲到了半個小時。我被這個城市的交通泥潭吞沒了,區區幾英里路,我花了一個多小時,才抵達安尼爾•阿加瓦爾(Anil Agarwal)的辦公室。阿加瓦爾是位講話粗野的企業家,他把韋丹塔(Vedanta)從一家經營廢金屬的公司打造成了在倫敦上市的礦業巨擘。

您已閱讀7%(481字),剩餘93%(64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