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略多於十分之一秒的時間內,M16突擊步槍射出的子彈可以飛100米遠。而在相同的時間內,倫敦證交所(LSE)如今可以執行800筆交易。憑藉全球最快的交易系統,倫敦證交所希望——至少眼下——自己在吸引高頻交易者的競爭中佔了上風。這一競爭頗爲激烈,而立法者的行動又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營造出一種你死我活的競爭環境,交易所在經營中都力爭做到規模比對手更大、速度比對手更快。聽起來有些耳熟?許多失業的銀行家都有這種感覺。
在紐約,高頻交易可能佔到全部證券交易的一半(交易收入方面的佔比也大致相同),在倫敦則佔到四分之一。此外,在散戶投資者無法涉足的龐大場外交易「暗池」中,可能存在更多的高頻交易。
鑑於高頻交易的規模如此龐大,監管者們對其認識不足,著實令人擔憂。甚至連倫敦證交所執行長羅睿鐸(Xavier Rolet)也承認,交易所爭奪交易的競爭已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今年5月,世人就窺見了這種可能性——當時,一家非高頻交易公司僅僅一個電腦交易系統,就製造了「閃電暴跌」。道瓊斯指數在5分鐘內暴跌600點,而美國相關部門拿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卻花費了5個月的時間。
您已閱讀68%(481字),剩餘32%(2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