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對民主自由的訴求是不可抗拒的。」的確是相當激進的話語吧。它們完全可能來自劉曉波,一名因「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正在服11年徒刑的中國社運人士,上週五他被授予諾貝兒和平獎,以表彰他爲呼籲漸進式政治改革而作出的長期努力。但其實,這是上週諾貝兒獎宣佈之前,中國總理溫家寶接受美國CNN採訪時說的話。
驚人而持久的經濟成就也許使中國覺得,20年前在天安門事件中達到白熱化的有關國家治理方式的重大政治問題漸漸變得無關緊要了。然而,溫家寶的言論表明,關於中國政治改革的辯論不僅在奧斯陸進行——就連中國的一些高層領導人都承認這是一項未盡事宜。
誠然,許多人會質疑,通過讓北京難堪來推動政治改革,並不是諾貝兒獎委員會的職責。中國政府的第一反應,是將此描述爲中國與希望減緩其崛起速度的西方之間的正面衝突。「諾貝兒和平獎已經淪爲服務於西方利益的政治工具,」與共產黨關係密切的《環球時報》週末發表的評論怒斥道。「他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用和平獎給中國社會撕開個口子。」
您已閱讀33%(424字),剩餘67%(8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