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事

莫斯科的年輕人(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一個被宣佈爲「歷史終結」的時代,似乎早已被埋葬的極端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再度興起。我在莫斯科的導遊小郝,就曾遭到俄國仇外的「光頭黨」青年的襲擊。

在斯摩連斯克大街上,小郝突然談起了專諸、王僚、要離——春秋的四大刺客,還有一個聶政,他和我都想不起來名字了。他敬佩他們的勇氣,爲了某個信念置生死於不顧。

他是我在莫斯科的導遊,腰身結實,嗓音寬厚,帶著東北人的爽朗,可以耍上一套雙節棍。他二十五歲,已經在莫斯科生活了十一年。他的父母是第一批中國淘金者,他們先是爲了幫助中國國營企業把積壓在倉庫裏的鞋子、夾克、棉襪、塑膠盆賣給俄羅斯的小販,接著他們成立了自己的貿易公司。蘇聯帝國變成了俄羅斯等十五個共和國,民主選舉取代了黨天下,對中國的輕工業產品的需求卻沒有減弱。這個國家產生了托爾斯泰、肖斯塔科維奇,領導了世界革命,卻仍不能給他的國民縫製出足夠的褲子。

您已閱讀13%(300字),剩餘87%(198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