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美國經濟

伯南克的「二次定量寬鬆」

FT美國版經濟編輯哈丁:目前,只有伯南克領導下的美聯準能夠支撐美國乏力的復甦。在出臺二次定量寬鬆時,伯南克應對約束條件進行相應修改。

結果本不應該是這樣。在美國政府拿出數百億美元爲銀行業紓困、拿出數千億美元實施財政刺激、而美聯準(Fed)又斥資數萬億美元購買債券之後,美國經濟本應得到修復。今年本該是「成長之年」,而且應該出現強勁的成長。美聯準主席班•柏南奇(Ben Bernanke)原本應該期待拿到「世紀最佳央行行長」獎項,並享受應得的休息。

而現實卻令人遺憾。今年夏季,美國經濟成長陷於停滯,失業率長時間徘徊在9.6%這一令人痛苦的高位;8月份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消費價格指數(core CPI)同比僅上升0.9%,距零成長一步之遙,令人擔憂。爲此,美聯準正準備祭出最後一招來應對——儘管它很不情願,並且對這招能否奏效信心不足。

在上週於華盛頓召開定期閉門會議後,美聯準的利率制定者們表示,他們「準備提供額外的適應性調整——如果這是支撐經濟復甦所必需的舉措。」這聽起來或許不像是戰鬥檄文,但市場明白,此言意味著:「除非經濟很快恢復活力,否則我們將再度出手購買債券」。購買債券是一種定量寬鬆的形式,所以,人們迅速給美聯準可能採取的舉措安上了一個綽號:「QE2」(二次定量寬鬆)。

您已閱讀22%(472字),剩餘78%(16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