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

中美如何化解人民幣之爭

瑞銀證券高級經濟顧問瑪格納斯:人民幣再次成爲中美論戰的主題及中美關係緊張升級的導火索,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那麼,出路何在?

人民幣再次成爲華盛頓不和諧論戰的主題、中美緊張關係升級的導火索,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在今年春季發生類似情況時,北京出臺了一系列鞏固信心的舉措,並於6月份宣佈將提高人民幣匯率彈性,成爲那一輪調控措施的高潮。威脅恫嚇、隨後緊張逐步緩和,這已經成爲了一種模式,但這種狀況每發生一次,出現新的金融與經濟動盪的風險就會隨之增大。

美國最近在人民幣問題上的施壓——包括上週歐巴馬政府向世貿組織(WTO)提交了兩份針對中國的起訴書——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因於11月份國會選舉前美國政壇的不穩定性。但歐巴馬政府這麼做,不僅僅是爲了贏得選民的歡心。更確切地說,世界兩大經濟巨人——一個是最大債務人、另一個是最大債權人——對金融危機過後全球體系如何運行的看法發生了衝突。本質上,這場論戰的核心問題是,誰應該爲經濟失衡負責,誰又該負責修正這種失衡。

問題的答案一度非常簡單。美國及其它西方國家已經大受觸動,準備在未來幾年內增加儲蓄、降低私人與公共債務。由此可以推論出,如果世界體系要想平穩運行,那麼,某些國家必須減少儲蓄。中國及其它債權國如今應帶頭實施這些必要的舉措。

您已閱讀25%(475字),剩餘75%(14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