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尼•布萊爾:《旅程》(A Journey),哈奇森出版社(Hutchison),建議零售價25英鎊,共718頁。
東尼•布萊爾(Tony Blair)的自傳一定程度上是出於發泄目的的心理劇,同時也在論述現代民主國家領導人面臨的種種挫折。該書以一種親密的口吻寫就,帶有米爾斯與布恩出版公司(Mills & Boon)招牌式的言情風格。例如,布萊爾在書中透露,1994年,在自己決定角逐工黨領袖的那個晚上,他是如何像野獸一樣把妻子切麗(Cherie)「生吞活剝」的。此書更宏大的目標是想讓自己的政治遺產得以傳承,清算舊帳,爲伊拉克戰爭辯護,以及向工黨成員發出大膽的呼籲——不要喪失對「新工黨」 (New Labour)的信心。
布萊爾的自我描述前後矛盾,這令人頗爲好奇。布萊爾冷酷無情,但有時卻不夠自信。他是一位有執著信念的政治家,尤其是發動對外戰爭的時候;但他的國內改革大多半途而廢。他在執行方面頗有不足,唯一的例外是他任內達成的北愛爾蘭和解。當初他年紀輕輕就出任英國首相,成爲「時尚英倫」(Cool Britannia)的縮影,但到頭來落得個遭國人厭惡猜疑的下場。在他佔據唐寧街首相官邸的10年中,他與時任財政部長高登•布朗(Gordon Brownj)的關係最爲重要,但也最具破壞力。
您已閱讀20%(542字),剩餘80%(21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